汪大昭:“恐韩症”倒逼国足改变对抗态势

2016年09月02日16:56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没有左翼的突破传中,就没有于海远端接应后的破门。没有武磊的高速推进,就没有蒿俊闵精准的直接任意球。韩国队3球领先后的傲气和松懈,刺激了中国队强烈的反击欲望。追溯到更远,多年来饱受韩国队强势的压制,坚定了中国队不信邪的信念。媒体长期拿“恐韩症”当噱头炒作,倒逼中国队用自身努力改变对抗态势。

  世间许多事物都是这样相互作用,有此才有彼,有此必有彼。足球亦如此,成功之中必有团队的合作,甚至不能排除对手从反面“帮忙”。

  15年没能小组出线的队伍,一切都是生疏的。对教练组来说,即使摸到对手底细,制定有针对性的战术细则,也还是属于做功课,拿到场上是否好用,能否见效,都只能试着来。开场后一段期间里取守势被说是保守,其实,取攻势同样是尝试,未必就是正确的。场面被动时往往下意识地回收很深,越深越被动,站位失去纵深,也就无从保护。至于阵型,增加后卫人数并不一定能补强防守,人多了,在相互协调上反而更复杂,也使由守转攻时少了出球目标。

  踢过球的都知道对方逼抢不紧的球最好处理。换句话说,足球比赛,没有谁不怕紧逼,那些世界级大牌球星不过是在面对紧逼时迅速判断,以最简洁的方式使人或球脱离对方限制,尽可能不让球“死”在自己脚下。长期以来,韩国是亚洲足坛习惯于中场逼迫的典型,这一招又需要强大精神力的支持,精神力加逼抢构成了韩国足球的风格。对此,防线回收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放胆在中场对着干,就会发现原来他们也怕逼抢。中国队几次威胁很大的攻势都是反抢成功后迅速发起的,韩国队一旦中场逼不住,也只能靠犯规延缓。

  现场醒目的横幅“因为没有放弃……”,说明球迷将中国队摆到了以弱敌强的位置。以6名恒大球员为主的后防线没有给韩国队留下正面攻击的机会,协防和保护都做得不错。但是侧翼的防守不够坚决,让对手下得很深,直至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张琳芃不能轻易出脚或身体接触,这才真是被动了。首战便2016年09月02日有3个失球,怎么说都有点多,历年来中韩交锋少有这么大的分差,翻盘的难度太大了。

  之所以说了很多防守问题,因为下一个对手伊朗队的攻击力只在韩国队之上,攻击方式也比韩国队多样。中国队及时发现和解决防守中的问题,是12强赛前两轮的重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国足蒿俊闵于海高洪波世预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