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汕:中超该逐步取消企业冠名

2016年09月29日09:04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国安今年真是多事之秋,成绩大幅度下降,融资过程很不顺利,罗宁虽然含蓄地透露出那家风生水起的企业其实根本拿不出钱:“我们之间其实没有任何矛盾。后来的实际情况就是人家困难,不能给钱。之前都谈得非常好,后来白纸黑字合同都写着,但就是没有钱,我们也没办法。”

  “但就是没有钱”是谈话的核心,国安确实有极为失望的感觉,也由此一度传出中信不想背这个包袱,尤其一篇《国安和北控齐转让》的文章激起千层浪,不少球迷得知无比伤感。成立于1992年12月31日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是中国大陆成立最早的一家职业俱乐部,多少年轻球迷是父辈抱着他们进球场看球的,多少当年的球迷从青年走进壮年,从中年看到白发苍苍,这里凝聚着数以百万计球迷的真挚情感,它当之无愧地成为首都一景。北京不乏一个团队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坐标,像梅兰芳京剧团、北京人艺,虽然北京国安足球队的相对水准还赶不上它们,而就其影响力来说,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的名字真的消失,的确是割去了他们人生中一段牵肠挂肚的美好记忆。

  但是它真的会永远存在吗?看看五大联赛乃至近邻的日韩联赛,再看看被新中国奉为样板的前苏联联赛(如今的俄超),有哪个国家把联赛搞成了十足的充满着广告色彩的联赛?如果有个可乐皇马、奔驰拜仁、苹果巴萨,这些俱乐部不知会得到多少冠名费,但是人家硬是摒弃这个唾手可得的生财之道,坚定地按照足球自身的规律运行。

  从甲A到中超,俱乐部始终没有摆脱以企业命名,由申花、国安、万达、全兴直到今天的恒大、鲁能、苏宁,哪个不是通过足球很快让自己的企业名扬天下?它的好处是对企业投资有足够的吸引力,既然足球能起到比普通广告更好的作用,那么实体企业提供职业球队资金也就乐得其所了。这也正是尽管多少企业打一枪换个地方,最终很快会有企业以更大的热情进入的原因。说得透彻点,目前俱乐部就是一个企业的广告公司,职业联赛是企业和产品的大熔炉,球员就是企业的高价形象大使,而中超的走向也完全被企业的意愿所绑架。

  但它的弊端也是明显的。既然是“广告公司”,再自己培养青少年绝对是远水不解近渴,花高价买最急功近利;既然是“广告公司”,那就不能按球员本身的价值而是广告推销的价值来支付酬劳,于是一个个在国际市场无人问津的国内球员动辄身价过亿;既然是“广告公司”,那就把企业的名声做足根本不用顾忌足球自身的供血。20多年中国足球水平大幅度倒退已经给中国职业联赛做了难以自辩的结论,而可悲的是“广告足球”愈演愈烈,谁也不知它会膨胀到何等地步!

  看看日本顶级的J1联赛,他们的工资远远低于中超球员。但符合市场规律的作法使他们联赛健康有序地发展,不仅培养了不少亚洲一流球员,而且按足球自身的规律发展市场,假赌黑等负面的东西也很少。日本俱乐部多采用股份制,他们认为如果只由一家财团来运作俱乐部,当这家财团出现财政问题后,俱乐部就难以维继,其原因在于单一资本十分脆弱。如果形成多家共同参与的股份制,即使其中一两个财团出现财政困难,俱乐部的发展也不会受到致命性的影响。像FC东京的资金是由256个团体提供的,四成资本金主要来源于14个财团,这种情况也不可能给一家企业命名,这使急功近利的心态也会少许多,而他们极力打造的是一支年轻有活力、享受快乐,并且有着超强心理承受能力的球队。这种方式让这个地区更多的人来参与足球,尤其吸引了众多的青少年。

  其实“中国足球中长期规划纲要(讨论稿)”强调“推进职业俱乐部股份化、中性化”,也正是想让中国职业联赛能可持续发展。如果真的实现,不仅国安而且所有的俱乐部不再是硬邦邦的商家足球了,那不是中国足球的悲剧,反而昭示中国足球成熟了并且真正融入了国际足球的主流。而且,把球迷的感情从企业俱乐部变为城市俱乐部,那才有更长远更扎实的前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国安中超冠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