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午志:足球需要精神 更需要“专业”

2016年10月15日11:12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先说一句,本文无图,那些喜欢看图说话和喜欢看热闹看花边的人,就省省时间吧。如果真爱中国足球,愿意看下去的话,希望看到最后会有同感和共鸣。

  言归正传:

  不管是争论也好,是探究问责的根由也罢,受伤的都是中国足球。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和出发点以及所要表达的立场,希望所有人的初衷都是为了中国足球好。说实话,我很心疼高指导。40强赛末期临危受命并且完成任务,不管怎么样,其魄力和责任心就值得人尊敬。

  然而,在接下来的6场比赛中,中国队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去迎战,都是要必须立即去面对的。此时,技战术依然非常重要,毕竟作为既是游戏又是竞技体育的足球来说,比赛永远是核心。因此,如何踢好、如何限制对方的发挥,在攻防两端怎样才是更加合理的选择,都是永远值得探究的。踢过球的以及确实看得懂球的自然懂,自以为踢过球的可能也懂,自以为看过球就算踢过球了的或许只有自己知道懂不懂。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比技战术更加重要的是精神、态度以及心态。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手捂胸口的国旗、引吭高唱国歌时,是否想过,“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绝不仅仅是歌词了。

  想当年,韩信在赵军逼近之时,故意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一战”就是要营造出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的境地,方能激发出士兵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但背水一战之阵不能老用,不然就成了失街亭的马谡了,一旦军心动摇如何是好。高指是不是诸葛亮我不知道,但肯定绝非马谡,更像是屡次在关键时刻给出关键信息和救命稻草的伊籍先生,看似有闲云野鹤之心,然而却有匡扶汉室之志,加之当时的刘备从善如流。

  我们需要在“上下”、“里外”、“前后”都团结一心的前提下才能拿出输死一搏的精神。现在困难吗,的确困难,但还没有困难到1936年李惠堂先辈们为参加柏林奥运会时的艰辛吧。我们现在有全方位的保障和装备供应,我们的确更应该传承李惠堂当年横扫亚洲、树我国威、一路靠比赛门票筹款去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精神。延伸到场上,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没有为队友做无球跑动制造空间的精神,其他的都无从谈起。

  中国足球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在很多方面有所提高。但那些靠中国足球吃饭,看似大义凛然,实际上动不动就开骂和讽刺的人,自己先把对足球的基础知识弄明白再说,说服力也才会更强。在各种咒骂中国足球以及各种表示足球大环境不好的人群中,有多少人让自己看起来很“义愤填膺”的同时,又因为适应着现实而成为这种大环境恶性循环的隐性推手?

  平时大肆宣扬这个那个的,一到了自己国家的比赛,就拿中国足球消费的同时还不忘了回身踩上一脚。我想说的是:别人家的足球再好也永远是别人的,自己家的孩子,再怎么样,永远是自己的孩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足球从业者,做着技战术分析、评论员、教练员三个工作(工种),获得的所有都是中国足球给予我的。哪怕它现在存在各种问题,但我依然热爱它,矢志不渝。

  我可能无力社会现状和培养机制,我能做的只是把自己擅长的做好,把对足球的积极理解带给每个喜欢足球的人以及同道中人。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能为改变和改善中国足球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方面而有一些贡献的话,此生无憾。如果能影响到身边的和未曾谋面但对足球有着共同认识的朋友,把足球的正能量传播和辐射出去,(套用句甄嬛体)想必真真是极好的。

  中国足球需要从娃娃抓起,但现在更需要从“爷爷”抓起。我们太需要有奉献精神、有业务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基层教练员了。是他们带领孩子们走入足球的世界并指给正确的道路和开拓足球思路。

  足球需要精神、需要血性,但同时也需要有能够武装头脑的专业的、先进的理念和对足球正确的认知。只有这样,孩子们接受的才是和足球本身息息相关的正确的信息,而不是小学毕业后只会做一套“足球操”。

  请注意,“先进的理念”前面,有“专业”两个字。看看莫拉蒂和咱们国内曾经疯狂痴迷足球的某老板对各自球队不同的做法和支持的方式,就懂了。各个层面的球队都一样,哪怕是你是意甲、中超还是意大利国家队……。

  因为任重所以道远。在这条路上,与昂首勤勉相比,可怕的是默默无闻的丢失梦想与信念去混日子。世间有两个怕:一怕水滴石穿般持续的努力,二怕像闰土一样对毫无希望的麻木与放弃。中国足球,每天都是新的开始!加油。要相信,梦里能够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现实的脚步也能够到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国足精神技战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