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要认清“中职足”的真面目

2017年01月19日09:54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职业足球与专业足球都是竞技足球,区别是:一个以赢球为手段赚钱为目的,一个赢球既是目的;一个以赚钱为基本动力去满足球迷的需求,一个以荣誉为基本动力去满足球迷需求。

  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改革开放前,到处都是“人民饭店”,里面的职工拿着固定工资,收入与有没有人吃饭没有任何关系,结果呢?职工在那里织毛衣、聊家长里短,迎接顾客的是冷面孔、冷板凳、冷茶水、冷饭菜。改革开放后,饭店职员们失去固定身份、不再拿固定工资,收入依贡献大小利润多少能升能降,由此,前面所有的“冷”都换成了“热”,而且饭菜品质与服务品质还在持续提升。

  “中职足”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市场不市场、专业不专业,完全是个“四不像”的玩艺。这是造成中超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还原它的本质属性:带有独特公益性质的商业组织。大家常说“中职足”要遵循市场规律,而不把这个属性定准定稳,就不会有符合市场规律的游戏规则与舆论环境,它也就不可能遵循市场规律去运作。

  这里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中职足”是商业组织,俱乐部是法人实体,受通用市场规则的约束。第二,“中职足”有特殊性。其一,它是垄断性的,其它任何组织不能再搞全国性商业性的足球联赛,并不像一般行业一样可以任意进入。因此,必然要于一般规则之外,建立必要的特殊规则进行规范约束。第三,世界各国的职业联赛规则均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制定特殊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本国职业联赛的长期健康发展。

  职业联赛是商业组织,目的是为了赚钱。怎样才能赚钱?满足球迷需求。如何满足球迷需求?不断提高比赛质量与服务质量。就像餐饮业为了赚钱就必须不断提高饭菜质量与服务品质一样。

  “中职足”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

  首先是“包养”。企业都追求用最好的设备生产最好的产品,占领最大的市场,获得最佳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俱乐部花钱买球员就是正当的。但是,一般企业并没有人包养,所以都会量力而行、才会有市场活力。包养让职业俱乐部丧失了市场驱动的利益形成机制。但凡包养、圈养的物种统统都会蜕化退化。毫无原则的包养是“中职足”的最大症结。

  其次是规则。规则意味着鼓励什么与抑制什么。职业联赛是特殊的商业组织。一般行业中,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由这个企业的技术、管理与文化等决定的,而“中职足”的产品(比赛)质量由是由参赛双方共同决定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输球的一方决定的。双方实力越接近,比赛的质量越高。如此,不仅比赛的观赏性高,而且会持续激发球队的创造力并促进球员不断提高技战术水平。如果双方实力差距过大,情况就完全相反。要避免球队之间实力差距过大,就必须对俱乐部的购买行为进行一些限制。

  另外,如果俱乐部之间为了短期利益,乱抬价格,恶性竞争,就会扰乱市场,致使个别俱乐部获益,多数俱乐部受损,影响到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甚至给社会环境带来消极影响,这当然需要搞一些规则来规范俱乐部的行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足协职业足球专业足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