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雷:与辽足降级相关的琐事

2017年10月21日11:13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1。

  肇俊哲站在场边,身体微微发抖,看不出是因为冷还是因为激动。比赛结束哨一吹响,他就挥舞着替补背心冲进场地,乐的像个孩子。

  辽宁宏运队末轮战胜天津泰达,确定了联赛第三的位置。肇俊哲站在“辽足重回亚冠”的横幅后,冲着看台上的球迷挥手。那是2011年底,他32岁。

  但参加亚冠的事儿,最后没能成行。想要参加亚冠正赛,辽足必须要先打资格赛,这是亚足联2012年的新规矩。赢了进正赛,皆大欢喜。但是输了,辽足就需要去参加亚足联杯的比赛。

  简单地说,亚冠和亚足联杯相当于欧冠和欧联杯的关系。亚足联杯球队级别低、影响力小、奖金少。但场次不少,可能还要飞到距离并不近的新加坡或缅甸等地去打客场,对于球队消耗很大。

  而一旦在资格赛落败后(自动获得亚足联杯资格),再宣布弃权的话,将有可能遭到亚足联的处罚。所以辽足在计算利弊之后,做出了决定:不参加亚冠资格赛。

  这件事的背景略复杂,对于一般的球迷来说,很少有把前因后果都了解全了的,所以一时间,更简单更有态度的“辽跑跑”绰号被叫响了。

  即使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肇俊哲也还是不高兴。

  “在辽足这么多年,一个冠军都没拿过。好不容易明年能参加个亚冠,我就这么点儿小小的火苗,还给掐灭了。”

  说这段话的时候,肇俊哲坐在一个旧小区空地的石墩子上。那是他小时候踢球的地方,土地改成了水泥地,用来练过人的树都没了,变成了石墩子。

  他发了条微博,内容很简单:2011.12.31 !

  那是他和辽足合同到期的日子。

  6年之后,辽宁宏运客场1-3输给山东鲁能。肇俊哲穿着西装,站在场边,他和辽足的合同还在继续。

  这一天,辽足降级了。

  2。

  “都是外援的录像。”

  马林指着散落在茶几上的一堆DVD说。

  2012年初,广州三水训练基地。下午时分,天阴沉着,马林房间的客厅里没有开灯,看不清他脸上表情的细节。

  国内的足球市场渐渐火起来了,俱乐部的投资增加,不少球队开始把冬训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国内打体能基础,第二阶段去国外打比赛。

  恒大去了西班牙东南部的马尔维耶亚,绿城去了土耳其的安塔利亚,那些都是训练条件和自然风景双优的选择。也有些球队把目的地放在了韩国和日本,起码在那里能找到许多有实力的对手热身。

  而辽足,仍然静静地留在广州三水。

  “请韩国大学球队来热身也能达到目的。”马林随手把帽子扔在茶几上,和那堆DVD混在一起,然后坐在旁边的沙发上。

  “韩国球队比赛节奏快,保持高强度的时间长。大学球队能力肯定不如职业队,但风格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我们队员适应这样的节奏。”

  马林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那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之后,因陋就简的实用方案。

  “看来还是有不少外援可以选啊。”我开了个新话题。

  “看上的不一定能买,出价的不一定能来。”马林低沉着视线,分不清正在看向哪张光盘。

  “最后来的,经常是没挑中的,甚至是没看过录像的。”

  没有职业的经理人,也没有完善的球探系统。许多俱乐部都把外援转会系统化的时候,辽足仍然在摸着石头过河。

  2008年7月,马林中途上任执教辽宁宏运队,但没能挽救球队。年底的时候,辽足提前一轮降级。

  只用了一年时间,马林就带着球队拿到中甲冠军,重新打回了中超。与此同时,那批87/88的球员也被完全激活。于汉超、杨旭、张鹭、杨善平、丁捷成长为球队的核心。

  只是在2010年回到中超的时候,辽足在外援上犯了难。3月中超即将开打的时候,球队还没有任何一个外援。最终,俱乐部仓促签下了4个人。

  如果介绍每个人的名字和经历,需要花的时间太长。可供参考的两个信息:一是最终4个人都只在辽足踢了一个赛季;二是4个人当中的3个人,都在这一年结束后退役。

  下午的训练场上下起小雨。马林背手站在一边,指挥训练的是助理教练陈洋。

  “陈洋特别愿意学,再过两年,也得是中超球队主教练。”马林嘴角稍稍向上扬了一下:“辽宁出教练。”

  傅博兼着国家队的助教,李铁已经进入教练组,臧海利作为主教练带预备队,马林对自己的班底很满意。

  那是2012年初。年底的时候,辽足终于第一次去海外冬训,目的地是不用签证的韩国济州岛。

  3。

  即使是拿到季军的2011年,辽足的投入也不过3000万人民币上下。在当时,这仅仅是保级球队的投入水准。

  资金困难,源于招商困难。职业化20余年,辽足至今完全无法用职业的方式来养活自己。体制时代的浑厚底蕴,反而成为了他们迈向职业的桎梏。

  哪怕在今天,俱乐部仍然有约两成的股份属于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也就是每个辽足人嘴里的“大院儿”。

  大院儿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包括像马林一样,辽足“十连冠”期间的队员们,也包括上世纪90年代初,风靡全国的“辽小虎”。

  “拿了全国冠军,回来就涨一级工资。”孙贤禄说。

  直到今天,孙贤禄还保留着当年涨工资的“小红本”。一级工资10块钱,最高封顶到120块。这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是了不起的收入了。

  绰号“马头”的孙贤禄,经历了辽足第一次降级。那是1995年的甲A联赛,顶着“十连冠”名头的辽足在最后一轮2-3输给了青岛海牛。

  孙贤禄两次帮助辽宁领先,但最后时刻,他们被对手反超。

  “天塌了。。。”

  1998年是辽足新旧交替的一年,张引的77/78班走上舞台。

  “那时候我就扒着铁丝网看他们训练。”王新欣说。“太强了,太强了。张玉宁、李金羽、李铁、肇俊哲。。。”

  辽足重新回到了甲A联赛,“辽小虎”名声大振。

  但时代不同了。

  已经不是那个一级工资十块钱,大伙儿差不太多的时代了。

  随着2000年成绩下滑、其他俱乐部抛来橄榄枝,优秀的球员陆续选择离开了。

  张玉宁、李金羽、李铁、曲圣卿、肖战波、王亮。。。

  2005年,赵本山“入主”辽足,前后待了半年。临撤的时候他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辽足的大股东是谁。”

  混乱,留不住人才,也引不进人才。

  张永海、王新欣、徐亮。。。

  直到2016年底,辽足的人才仍然止不住外流,杨善平加盟权健,成为了87/88班最后一个离队的球员。至于89/90班的张呈栋和金泰延,则更早的离开了球队。。。

  4。

  “你们一个个太狠心了,就舍得把最小的我留下么?”回忆起那段时间的内心所想,肇俊哲这样描述着。

  并不是没有球队想要他,但在离开和留下之间,肇俊哲还是选择了后者。

  “我儿上一队那天,可把我高兴坏了,那会儿我在厂里倒铁水,然后就喊了工友,晚上买的大啤酒,炖的那么大块的猪肉,那家伙那高兴。。。”

  肇新生眉飞色舞地描述着他的儿子肇俊哲刚刚进入辽足一线队时的情景。他顿了一下,表情稍微严肃了一点:

  “后来小肇进国家队的时候,我都没那么高兴。为啥呢?我就老寻思辽宁十连冠那会儿,太佩服马林他们那批人了。。。我就想着有朝一日,我儿也能进辽足。。。”

  对于经历过辽足“十连冠”的人来说,那是他们的青春和情怀。肇新生把这份感情赤条条地扔在了儿子身上,然后,肇俊哲就成了和他父亲一样的人。

  退役之后,肇俊哲留在俱乐部任职。今年夏天,他把恩师张引请出山,负责辽足的青训。

  “辽小虎当年那么好,一定有成功经验可以用。最起码,要把辽小虎的精神传下去。”

  9月底,肇俊哲成为了辽足主帅。在另一个岗位上,他又一次继承了马林。只是,除了助理教练臧海利、门将教练孙宪义和体能教练王亮,身边的老面孔更少了。。。。。。

  5。

  和五年前相比,保级需要的成本已逾十倍。一年投入五、六个亿并不稀奇。但时至今日,辽足也没能完全脱离开体制,完成真正意义的职业化。

  还记得那天,我坐在肇俊哲的旧宝来车里,想去看看他小时候踢球的球场。

  肇俊哲在一个小路口犹豫了许久。虽然感觉是到了地方,但眼前的建筑完全无法唤起他的记忆。

  停车,开门,下车,眼前是两扇被铁链锁死的大铁门。肇俊哲扒着门缝往里看了半天,没敢认。

  “我记得就在这儿啊,但是,怎么改停车场了啊。。。没了。。。我球场没了。。。”

  不仅仅是肇俊哲小时候踢球的球场。连国家队曾经完成世界杯出线任务的五里河体育场,也在2007年就早早爆破拆除了。

  城市里的地面上盖什么,取决于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作为省会城市,沈阳也脱不开大背景。在这样的条件下,体育场是不合格的产品。

  慌忙、纷乱而努力地发展着。如同从重工业向新形态转型的东北经济,如同眼前的辽宁宏运足球俱乐部。

  这一次降级,并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足够大的话题。从投入到人员配备,辽足降级并没有太出人意料,无非只是多了些怀旧的由头罢了。

  还有许多人,仍活在“十连冠”、“辽小虎”、“87班”的过往辉煌中。未来看不清,不如看过去。

  我想起老素材里,张引下课的那个夜晚。几乎所有的“辽小虎”成员都自发聚在他房间里,直至天亮。没有太多的话,因为分别终究要来,而无人能阻挡。唯一能做的,便是在一起,彼此感受浓浓的人和情。

  东北人情味很浓,也讲究人情,这和职业的味道不同。利弊皆有,但若不论利弊,我爱这份人情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肇俊哲辽足马林降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