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幼稚的个人英雄主义

2018年09月22日10:34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香港媒体曝了一个大新闻,姚明要当中国足协主席。但篮协立马站出来辟谣了,“此为不实消息。姚明和中国篮协工作正常,无相关变动”。评论中有人欢喜,保住了,姚明是篮球的,谁也不要来抢;也有人发愁,足球没有一点光。姚明是个英雄,但一个人终究无法拯救一个世界。

  出现姚明当足协主席这样的消息并不奇怪,甚至有所预兆。一是中国足球近期的表现又呈现出直线下滑的趋势,U23在亚运会淘汰赛中一轮游,里皮带领国足输卡塔尔、平巴林,留给中国队的弱旅实在不多了。其次,中国足协领导人变动的消息已传闻很久。最关键的是,足协主席的出台过程一直是神秘、不透明的,这自然给了很多媒体和网友揣测的机会。

  球迷在中国足球这样长期的低迷不振中,患上了一种类似于“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病症。它指的是,在经历足够多的摧残和绝望后,知道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结果,从而陷入无助、无望和抑郁的消极情绪中。

  这种消极情绪,在姚明身上得到了缓解。他是体制中的一个意外,一道有光的缝隙。光亮照到了中国篮球上。姚明当选中国篮协主席后,推出更改CBA赛制,将男篮国家队一分为二等一系列改革政策。效果如何?至少中国篮球在亚运会上包揽4金算是个不错的体现。

  球迷看到了中国篮球的希望,这就不难免,这群人再把中国足球的未来放在姚明身上。姚明出任足协主席的消息能够流传,正是折射出他们的这种心理期待,专业不一定等于职业,只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行。哪怕在篮协辟谣后,仍有一些声音认为这个方案具有可行性。

  这种情感上的心理期待可以理解为英雄依赖,球迷渴望出现一个英雄,把中国足球拯救到光明世界中。想想以前还有人建议“中国足球再不行,就上刘国梁,再不行,就上郎平”。但这种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的英雄主义,是极其幼稚和懒惰的。它先是缺乏对正义程序的推崇,缺乏该有的思维模式,比如对足协主席是否可以公开透明实行意见征集?具体的选拔标准怎么样?足协主席该具备怎样的基本素养?姚明是否具备?另外还缺乏对体系性发展的认识,有问题,是体系性的问题,而不是个人。

  姚明自己倒很懂得这个道理。记者问他“为什么全中国十四亿人,找不出五个打篮球或者十一个踢足球的”,他回答“虽然我们中国有14亿人口,国内我们只有3000名注册篮球运动员,6000名注册足球运动员,可供选的人真的不多,并不是说14亿人当中随便挑选。”他知道一项运动的发展需要自下而上的完善,需要一整个体系上的人来完成。

  “中国足球是有问题的”,日本鹿岛鹿角U17主教练高岛雄大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明确指出过。姚明能改革篮球,但不一定能搞定中国足球的问题。高岛雄大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或许能让我们更理解足球是一项依靠体系性发展的运动。

  他说,日本成立J联赛成绩也就25周年,25年前成立时只有10支球队,其中一个就是鹿岛鹿角。当时这10支球队就跟足协有个约定,不管足协给出什么样的方向,所有俱乐部都会全力配合,而不是说这个俱乐部想这样,那个想那样。“在执行过程中,我们会从目标一步步往前倒推,比如哪一年要进入世界杯预选赛,哪一年想要夺冠,既然目标定了,中途就不会修改,会一直按照这个方向做下去,中途可能会遇到问题,那就把问题修正回来。”

  本文来自公众号@有马体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中国足球姚明中国篮球体系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