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领导今天踢球了吗?

2014年07月23日09:37   体育专栏  作者:方寸  

  改革开放,三十春秋,中国变化之巨,天惊地叹,沉鱼落雁。面对这一巨变,贬褒不一,见解各异。倘若我们放下利弊、是非的评判,专注于探寻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先是有一个人物,进而是一个群体,就会清晰可见。

  这个人物,无疑是邓小平;那个群体,则是践行邓小平的路线的领导干部。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东亚病夫”就让世界列强刮目相看;“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中国就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第二大经济体,开始反对奢靡之风了。三十年前,又有几人相信这样的中国奇迹能够变现?那么,同样的奇迹是否会在中国足球身上重现?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是弄清楚这样两个问题:

  其一,我们确信自己热爱足球吗?足球对人们的生活是重要的,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你富裕了吗?还是你幸福了吗?都与足球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首先必须确信我们需要足球,需要中国足球走向世界。

  其二,我们有多少意愿、意志与能力去改变一些东西。比如体制、文化等等。在某些东西一时无法改变、暂时不具备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赞同、愿意在现行状况下寻找一条向前进的道路?

  如果我们确信我们热爱足球,如果我们确切地需要中国足球去世界杯,如果我们确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情感需要世界悲;如果我们承认我们在无力或是暂时无力改变某些现状的情况下,也迫切需要世界杯与世界悲;此刻、此时,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简单到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领导,您今天踢球了吗?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喜欢莺歌燕舞、水榭楼台,举国就有“面瓮儿里袁安舍、盐堆儿里党尉宅”。现行体制的现实逻辑是: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雁高飞头雁领,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至此,我们又可以反过来问:中国这么多年来,各级领导干部中,打乒乓球的领导有多少?打网球的领导有多少?打高尔夫球的领导有多少?可踢足球的领导又有几个呢?如果有人统计一下,估计领导参与乒乓球、网球、高尔夫球与足球的人数正好与这四种球的成绩成正比例关系。

  现行体制下,领导不热爱足球、不亲自参与足球,中国足球就永远出不了头。

  如果各级领导在踢球上、看球上率先垂范,如果基层领导每月踢一次足球,如果中层领导每季踢一次球,如果高层领导每年踢一次球,或者只看一次球,中国足球人口就不愁上不去了。

  如果高层领导把踢球当成自己主要的业余爱好,甚至视为领导干部必备的雅趣,领导们的“齐乳裤”将会下移为“资源节约型”的“低腰裤”,“面子工程”的标志建筑与宏大广场将会变成官民同乐的足球场,中国足球发展就不愁没有场地了。

  甚至,如果各级领导不把中国足球落后的责任简单地归结到足协身上、教练身上、球员身上,如果中国各级领导把中国足球发展的责任抗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中国足球发展的组织保障与社会保障就建立起来了。如今,习总书记已经多次清楚地表达了对足球的“喜欢”与对中国足球的期望,但动力与压力只传导到了体育及相关部门,并没有传导到各级领导那里。

  如果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每周都至少报道一次领导踢球的“新闻”;如果各级电视台不只是报道领导们会议室里的调查研究,也时不时地报道领导们关于足球发展的调查研究;那么,用不了二十年,世界杯假如还没有中国队的身影,那将是真正的世界悲。因为那个时候,不只是中国需要世界杯,还有世界杯需要中国;那时候,如果没有中国队,世界杯的喜与悲,都少了一份最重要的力量、最重要的一份感动。

  当然,这个简单的问题对于大众来说并不简单。因为领导面对的比足球更重要更紧迫更艰巨的问题很多很多。但是,要实现习总书记的“三大愿望”,要实现中国人的“足球梦”,就离不开各级领导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理论上不应该如此,可现状就是如此。

  当我们责难中国足球的时候,我们先要扪心自问:我今天踢球了吗?我踢过足球吗?我对中国足球有多少关心、多少贡献?然后还要自问:我从事的这份事业,冲出亚洲了吗?走向世界了吗?我在其中有多少责任与贡献?足球发展不只是那个专业部门的事,足球现状所映照出来的也不只是足球领域的事,足球发展也不仅仅是关系到足球自身的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足球 世界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