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中国足球需要一个支点

2014年09月10日09:40   体育专栏  作者:方寸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中国足球要走向世界,撼动世界足球格局,也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科学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足球领域。德国足球已经把科技应用到足球发展的各个方面、所有环节。落后的中国足球,尤其需要苦干加巧干。要巧干,就需要科技来做支点。科技是中国足球的“二月春风”、“七夕雀桥”、“万丈天台”。

  习总书记曾说,近代史证明中国每一次受屈辱,并不是因为经济体量不够大,而是科技不够强大,没有起到支撑作用。人家都用上洋枪洋炮了,你还在那儿喝符子,耍大刀片子,结果只有两种:不是被打得屁滚尿流,就是死得凄惨壮烈。

  科技领先是文化领先的外在表现。科技领先又带动经济、军事等领域的领先。在科技上领先一点,竞争对手就少了一片;在科技上一马当先,万马就只能在后面苦苦追赶。

  科技足球是中国足球发展上的最大洼地。要填补这块洼地,“拿来主义”是个好主意。既然我们在引进外援上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为什么不能够在引进国外足球科技上来上一番“视金钱如粪土”?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吃尽了花大价钱买“旧设备”的苦头,难道不能在足球发展上“吃一堑、长一智”吗?一朝被蛇咬,处处闻啼鸟,好还是不好?为什么偏偏“垂死病中惊坐起、夜深还过女嫱来”,难道是一定要“no 作 no 死”吗!

  要把“洼地”变成“高地”,离不开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就永远是个追赶者。搞自主创新,就得有组织、制度、人员、经费等方面的保障。看看今天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有几家把科技足球当回事的?又有多少家是急功近利的?要推动科技足球,就得着力推动足球科技创新与职业足球结为“恩爱夫妻”。夫妻亲密十年间,忽然儿女成排站。

  要建设足球科技的百花园,必须引入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并且要在制度规则的设计安排上,保证足球科技上的投入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这是足球管理部门需要反复思量的。

  坚持持续创新,必有“两岸猿声啼不住、惊起蛙声一大片”,花见了专心,鸟见了惊心。科技兴球,应该成为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战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足球 科技足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