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韩:都来读英超大佬们的自传

2014年10月10日11:48   体育专栏  作者:克韩  
贝克汉姆同名新自传《大卫-贝克汉姆》贝克汉姆同名新自传《大卫-贝克汉姆》

  本周,英国图书市场一连出了几本体育界人物自传。在国内,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目前在维拉担任副帅的曼联名宿罗伊·基恩的第二本自传《下半场》,本报上期已经摘要刊出精华部分。由于英国人对板球的痴迷,同期面市的板球名将凯文·皮特森自传其实同样引起轰动。自然,还有名帅老雷德克纳普的第二本自传。

  之所以轰动,是因为有这个市场,英国人是很喜欢读名人自传的。为什么呢?在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人物传记可粗分两种,自传和他传。顾名思义,他传就是由别人来写的名人传记,又可根据是否经过传主授权允准,分为官方他传和非官方他传。

  一般来说,他传比自传强的地方,在于能相对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尤其是非官方他传,不用顾忌传主的面子和隐私,不必为尊者讳,可以秉笔直书当董狐。写阿森纳主帅温格的《教授》、英国名记巴克利写弗格森的《足球,天杀的地狱!》、德国记者写恩克的《门将之死》就都是他传的例子。

  而自传,就是由传主自己写或者请人捉刀的传记。一般认为,自传会相对的不那么客观。因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传主通常会在书中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说法为己辩护,同时回避不利于自己的事件。在自传中,传主通常只从自己的视野出发评论事件,这样就多少会带来片面性,无法综观全局。

  但体育人物有特殊的地方,体育圈基本是个非常封闭的共同体。这个圈子的名人,不像其它一些行业每时每刻都曝光在聚光灯下。很多事情,比如更衣室内发生的八卦秘闻,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甚至只有传主一个人知道。若非传主亲口说出,恐怕你采访再多的相关人士也无从知晓真相。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自传就非常有价值了:曼联和阿森纳那次披萨飞饼事件,若非后来多名球员自传泄底,恐怕也就永远石沉大海了。

  一般来说,球员成名之后的轨迹,多少还能在媒体报道中寻找一些影子。但成名之前的少年岁月,若非传主“主动交代”,也不容易寻觅,至少没有系统的纪录。还有一些重要体育事件当事人物的内心心理活动,也是极少见诸报端。

  比如,弗格森带曼联初期究竟是不是濒临下课?诺坎普奇迹之夜他在想一些什么?杰拉德在伊斯坦布尔之夜究竟在想什么?那一晚的利物浦更衣室又发生了什么?穆里尼奥和阿什利·科尔伦敦酒店私会,究竟是怎样一个状况?温格为何会拒绝回签法布雷加斯,又为什么在最后时刻抢购韦尔贝克?凡此种种,我们都只能在已出的或将来要出的自传中,去寻找最权威的答案。

  当然,自传中给出的答案并非就一定是真相。《犯罪鉴证科》和豪斯医生都告诉过我们,人人都会说谎。但综合一些当事人不同角度的自传,我们还是可以大致勾勒出事发当时的场景。一个人不可信,但几个人的自传合起来就相对可信了。而这种情况下若没有自传,恐怕我们也就永远无法知晓发生了什么。

  兹举一例,福勒在自己的自传中曾披露:有次少年队比赛完,他和父亲等公车,达格利什正好经过就问他们去哪儿。口音问题达格利什听差了,以为顺路,达格利什让他们上了车。不过后来发现是个误会,但达格利什还是坚持用他的白色大奔绕路捎他们回家。这下小福勒爽了,故意拉下车窗,在沿路大声喧哗,连下车时都故意拖好久,生怕别人不知道国王亲自开车送他回家。可惜……真的没有任何邻居看到。

  同一事件,在达格利什最新自传《利物浦我的家》中也有披露。在里面达格利什回忆说第二天问了福勒:“咋样,回家都好?”福勒:“没问题,但我爹爹伤心坏了。”肯尼:“为什么?我不是把他放在你们想去的地方了吗?”福勒:“不是这个,那很好。”肯尼:“那你爸爸干嘛伤心?”福勒:“没有一个他的伙计看到你送他回家!”你看,综合两个自传的资料,整桩轶闻就非常完整生动了。

  如果阅读自传是一桩值得去做的事情,那如何事半功倍呢?毕竟,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看了这本可能就没有时间看那本。如何挑选自传呢?首先,当然是要挑选你感兴趣的传主。比如,你对贝克汉姆非常有兴趣,他的传记自然就是必须收来阅读的。正因为他是你的偶像,所以传记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助于你了解他,也有助于在贝克汉姆球迷圈内找到谈资,你读起来也不会有吃力的感觉。

  除了自己的偶像,其实还有很多足坛知名人物的传记值得读。最典型的,就是弗格森、达格利什这些震动江湖量级的人物,其自传由于出版社重视,请来捉刀的自然是业内高级写手,可读性就比较高。加之这些大佬所经历的事情又多又重大,好奇心丛生的你自然想知道有关他的很多八卦,也就读得进去。

  有些自传,传主又有名,文笔幽默,爆料又多,读起来就是享受。比如《杰拉德自传》就是如此,我在微博上曾经以#Gerrard#为标签,记下了不少读书笔记,不少利物浦球迷都反馈说这自传太有趣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体育名人传记,实际上是有捉刀人的,英文所谓的ghostwriter。这是因为不少体育名人文化水平都不甚高,就算能自己写,因为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恐怕也没有时间动笔,所以一般是采取传主口述,捉刀人润色的方法。像基恩上一本自传出事(书中坦白故意伤害曼城球员哈兰德),最后就是以捉刀人“合理文学想像”为名来辩护。

  杰拉德这本传记,也是《每日电讯报》名记亨利·温特和《每日快报》记者保罗·乔伊斯一起捉刀的。有意思的是,9日有一条新闻说,QPR性格名将巴顿对于捉刀人的文笔不满,在连换两个写手后,最终决定自己上阵。但巴顿已经接近职业生涯末期,时间富裕,个人又颇有哲学和文学抱负,不能当作体育圈人物的典型。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寻找那些有大量英国媒体抢先连载书摘的自传。媒体愿意付费连载,尤其是《太阳报》和《每日邮报》这两家发行量最大的小报的独家连载,通常意味着这本传记有猛料。像基恩的《下半场》,7日当天几乎笼罩了所有的英国主流媒体。而老雷的新自传,则是在《每日邮报》独家连载。

  连载一般是一把双刃剑:扩大该传记的知名度,有利于市场销售;但如果把里面的猛料都提取出来了,那很多读者就觉得没有必要去买自传本身了。所以,一般出版社对媒体摘编都会有字数限制,此外还会收取一定的摘编费:贝克汉姆当年的自传,世界新闻报为报纸摘编就付费100万英镑;晚近这一市场开始式微,据说现在部长级人物的自传摘编费只有5000到1.5万英镑,有的甚至不付钱了。一般来说,摘编费采取出版社和作者分成的方式,出版社的份额一般在10%到50%。

  寻找可读的自传还有个便利的方法,威廉·希尔博彩公司每年出资评选英国“年度体育书籍”,只要是入围的体育界人物自传,一般都质量相当过得去。在一些购书网站上,你还可以看销量,一般销路好的自传也是值得读,读者用钱包投票嘛。

  在这里,我还是建议大家读原文自传,而不是中文版(本报记者张奔斗同学翻译的《费德勒:追求完美》和张力同学翻译的《门将之死》或许是少数例外)。从目前中文体育书籍的翻译质量相对比较糟糕。一方面,这是因为在中国大陆译者的稿费非常低,因此无法招募到好译者。另一方面,体育书籍的翻译有其特殊性,有些专有名词不好翻。比如很多年前贝克汉姆自传出中文版时,译者居然把英国足球文化中主帅的常见称呼Gaffer翻译成了乡下老头……读原版书,既能避免译者郢书燕说,也能提高英文能力。足球词汇就那么一些,自传一般也都通俗易懂,何乐不为?

  至于如何买到这些原版的自传,方法还是很多的。北上广等大城市通常都有原版书书店,一些购书网站目前也有原版书出售。这些书的问题是价格比较贵,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同学可以海淘英伦的旧书店,很多二手的名人自传只要2.5英镑左右就能买到,再加上运费也比直接买一手原版书要便宜。我的很多自传书籍,就是在这些网上旧书店里淘到的。拜网络所赐,查令十字街其实就在你身边。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弗格森 贝克汉姆 自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